- 您的位置:
- 快3网下载安装到手机 >>
- 全部标准分类 >>
- 团体标准 >>
- AJZCY >>
- T/AJZCY 003-2025 退化毛竹林修复技术与碳汇计量监测规程
开通会员免费在线看70000余条国内标准,赠送文本下载次数,单本最低仅合13.3元!还可享标准出版进度查询、定制跟踪推送、标准查新等超多特权!  
查看详情>>

适用范围:
主要为描述退化毛竹林修复技术的原则和竹林生长环境改善、竹林林分结构调整和毛竹林健康维持等修复技术措施的基本要求。1.参考GB/T44351-2024《退化林修复技术规程》和LY/T3317-2022《竹林低碳经营与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》的要求,确定了退化毛竹林修复技术的原则。(1)尊重自然,科学修复:根据毛竹林退化程度和退化成因等,科学确定修复措施,增强退化毛竹林修复的针对性,改善退化毛竹林的林分结构,提高毛竹林质量和生产力。(2)目标导向,多效兼顾:根据退化毛竹林现状,合理确定目标林分结构,综合考虑毛竹林的固碳释氧和水土保持等功能,充分发挥其社会、经济和生态等多重效益。2.参考GB/T20391《毛竹林丰产技术》和LY/T3317-2022《竹林低碳经营与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》的要求,结合大量的实地外业调查和科研成果,确定了竹林生长环境改善、竹林林分结构调整、施肥技术和毛竹林健康维持等技术措施的要求。(1)竹林生长环境改善a.林下清理:在调整优化阶段,及时清理枯死竹、风倒竹、雪压竹、病虫竹、弱小竹和杂灌等;在结构稳定阶段,采取割灌除草措施,割除的灌草在林内进行块状堆腐处理。b.林地垦复:在调整优化阶段,根据毛竹林退化程度,开展适度的林地垦复,及时清除弱鞭老鞭,促进竹鞭生长和竹笋萌发,每年1次,每次扰动面积不超过50%;在结构稳定阶段,宜选择松土带与保留带轮流作业,每2a1次,每次扰动面积25%~35%;此外,在每次林地垦复活动后要做好记录。(2)竹林林分结构调a.竹材采伐:在调整优化阶段,按照“伐密留疏、伐小留大”的原则,优化毛竹林年龄、径级和空间结构,前期立竹密度调整至120株/亩~150株/亩,后期立竹密度调整至200株/亩~240株/亩;在结构稳定阶段,原则上不伐III度(含)以下竹子,只伐IV度(含)以上竹子,立竹密度保持在200株/亩~240株/亩;伐桩高度不超过地面10cm;采伐时间宜选择在10月至翌年2月进行;此外,在每次采伐活动后要做好记录。b.留笋养竹:控制挖笋对象,按照“挖密留疏、挖弱留强”的原则,挖早期笋、退笋、后期笋,留养新竹在空间上均匀分布。此外,新竹长成后及时进行号竹,记录年份等信息;在调整优化阶段,以出笋盛期留笋养竹为主,留笋数80株/亩~90株/亩;在结构稳定阶段,留足目标留养数量后,可以合理采挖竹笋。(3)施肥技术:根据毛竹林退化程度和土壤养分状况,适量施用竹林专用复合肥(N含量20%左右),促进竹林发笋和培笋,推荐使用缓释肥、有机肥和生物质炭基肥等肥料。因地制宜采取沟施、穴施、蔸施、撒施、伐桩施等方法。在调整优化阶段,宜在5月~8月进行施肥,每年1次;在结构稳定阶段,宜在5月~8月或结合竹林采伐、竹笋采挖等时间进行,每两年1次。此外,在每次施肥活动后要做好记录。(4)毛竹林健康维持:毛竹林健康维持的要求与LY/T3317-2022《竹林低碳经营与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》一致。主要为钩梢、火灾防控、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。
标准号:
T/AJZCY 003-2025
标准名称:
退化毛竹林修复技术与碳汇计量监测规程
英文名称:
标准状态:
现行-
发布日期:
2025-03-11 -
实施日期:
2025-03-11 出版语种:
- 其它标准
- 推荐标准
- CBWQA/T 0001-2013 自动定压补水真空脱气机组
- CBWQA/T 0002-2013 螺旋空气分离器
- CMMA/T 1-2015 镁质胶凝材料制品用硫酸镁
- CQJTG/T E02-2021 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
- CQJTG/T E03-2021 公路桥梁预应力施工质量验收规范
- CQJTZ/T A05-2024 公路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范
- JZ/T 1-2015 全屋定制家居产品
- T/GDTC 002-2021 陶瓷岩板
- T/GDWJ 009-2022 医疗机构后勤管理物联网技术规范
- T/GDWJ 011-2022 5G+院前急救服务应用平台技术规范
- T/GDWJ 012.2-2022 医疗数据中心建设规范 第2部分:运营数据中心
- T/GDWJ 013-2022 广东省健康医疗数据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技术规范
- T/GIA 001-2018 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污染源强评价与分级技术指南
- T/GIA 009-2022 焦化污染地块治理修复二次污染防治技术指南(试行)
- T/GIA 010-2022 焦化污染地块修复后再开发利用环境管理技术指南(试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