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标准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国内芯片设计厂商、封装厂商、知识产权(IP)供应商以及不同技术应用企业的专业需求与建议,制定了适用于多芯粒(Chiplet)在32Gbps及以上的高速率下的互联接口标准,定义了:1、基于差分串行信号的互联方案,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;2、结合国产化封装工艺,优化了封装友好性,大大降低封装成本;3、提出Lane交叉和极性翻转特性,使封装更加灵活;4、简化建链和初始化流程,降低应用门槛和软件代价;5、定义丰富的可测性设计和出错重传机制,提国产化高封装良率和传输可靠性;6、提出基于重传的反压机制,提高整体系统的鲁棒性。
本团体标准主要内容包括前言、范围、规范性引用文件、术语、定义和缩略语、总体框架、身份认证、身份管理、动态风险评估、动态访问控制。第4章是总体框架,主要包括概念和IAM总体框架。第5章是身份认证,主要包括认证方式、认证范围、认证策略和单点登录。第6章是身份管理,主要包括身份数据、安全管理、身份与凭证管理、身份策略管理、资源管理、授权管理和合规与审计。第7章是动态风险评估,主要包括风险数据采集和风险分析模型。第8章是动态访问控制,主要包括概述、访问策略管理、访问控制策略引擎和策略执行点。本团标规定零信任身份安全技术规范,对于零信任身份安全技术要求可参照执行。本技术要求列出的规范性文件是已经发布的标准规范文件。在本技术要求编制过程中还参考了各大运营商、互联网公司等相关指导意见、技术要求、相关规定等内容要求。
本标准规定了算力并网的术语和定义、算力并网架构、算力并网接入技术、算力服务商接口、多云管理插件技术、算力感知技术、算力交易技术、算力并网接入鉴权管理等要求。5算力并网架构6算力并网接入技术要求6.1概述6.2算力注册6.3算力纳管6.4算力交易7算力服务商接口要求7.1概述7.2通用算力服务商接口要求7.2.1虚拟机管理功能要求7.2.2工作负载管理能力要求7.2.3云硬盘管理功能要求7.2.4网络管理功能要求7.2.4.1虚拟私有云管理功能要求7.2.4.2公网IP管理功能要求7.2.5安全组管理功能要求7.3智能算力服务商接口要求7.3.1开发机管理功能要求7.3.2推理服务管理功能要求7.4超算算力服务商接口要求7.4.1超算存储管理功能要求7.4.2超算实例管理功能要求7.4.3超算文件管理功能要求7.4.4预览文件7.4.5超算作业管理功能要求8多云管理插件技术要求8.1概述8.2统一抽象8.3插件热插拔技术要求8.4插件接口PluginAPI技术要求8.5算力接入插件技术要求9算力感知技术要求10算力交易技术要求11算力并网接入鉴权管理11.1超级管理员模式11.2租户账号托管模式11.3账号互联互通模式附录A(规范性)OpenAPI介绍A.1云主机管理A.2存储管理A.3网络管理A.4容器管理A.5开发机管理A.6推理服务管理A.7超算存储管理A.8超算实例管理A.9超算文件管理A.10超算作业管理
本文件提出了信创数智技术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和成熟度等级,规定了通用能力、数据服务能力、信创工程实施能力、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和智能化应用服务能力五个能力域的能力要求。本文件适用于信创数智技术服务供方的服务能力建设、度量、评估和改进。信创数智技术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包括通用能力、数据服务能力、信创工程实施能力、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和智能化应用服务能力5个能力域,通用能力域包括需求管理、组织与人员管理、知识管理、质量管理、供应商管理和项目管理6个能力项;数据服务能力域包括数据标准化、数据质量、数据安全、数据资源和数据资产5个能力项;信创工程实施能力域包括咨询设计、集成实施、适配迁移、测评验收和运行维护5个能力项;数字化转型服务能力要求包括转型诊断、转型分析、转型设计和转型实施4个能力项;智能化应用服务能力域包括智能服务、智能产品、智能研发、场景实施和行业生态5个能力项。